市場化融資平臺重點項目信貸放行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銀監會、發改委日前聯合下發《關于銀行業支持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信貸重點支持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通過實施銀團貸款、聯合授信等開展信貸創新;通過靈活運用排污權、各類預期收益權等進行抵質押擔保方式創新;探索開展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模式創新。鼓勵發揮信托功能支持鐵路發展基金募集;鼓勵針對政府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項目特點開展金融服務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針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特點,創新金融服務,拓展重大工程建設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融資平臺公司,對于其承擔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或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建設,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在依法合規、審慎測算還款能力和項目收益的前提下,予以信貸支持。
此前,監管層嚴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增量,不過,隨著一系列政府債務置換等措施的出臺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探索公司化轉型,《指導意見》的相關表述意味著,完成了市場化轉型的地方融資平臺一旦接手重大工程項目,將有望重獲銀行信貸投放。
"《指導意見》的出臺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是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必須要有資金的支持;第二,和當前的經濟形勢有關,今年以來上半年經濟增長7%,投資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且投資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認為。
"重大工程項目往往公益性較強,經濟性較低,出于成本考慮,商業銀行對這類項目提供支持的積極性不高。因此,監管部門需要對銀行業支持重點領域重大工程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引導銀行業發揮重要作用。"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
在盤活銀行存量信貸資源方面,銀監會將鼓勵以重大工程項目為基礎資產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同時,用足貸款核銷等政策空間,積極采用市場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處置不良貸款,為新增貸款騰出空間;通過貸款重組、發放并購貸款等方式,推動低效企業兼并重組,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
對于風險防控,《指導意見》強調銀行業要堅持獨立審貸,有效控制金融風險并承擔相應的風險控制主體責任,確保項目實施進度與已投資額相匹配;堅持??顚S?;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強化項目全周期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緩釋機制等手段,防范銀行業內外部風險、表內外風險的交叉傳導。同時,強化同業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