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十條”攻堅企業融資貴難題
繼5月末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后,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推出十條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兩個月內,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明確要求,解決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足以顯示優化融資結構已是影響經濟全局的核心問題之一,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的“血脈”已是迫在眉睫。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此前的措施,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為主要目的的“新金十條”指向更加明確,充分體現了高層在抓政策落實“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消除影響政策落地的體制機制障礙的決心。
按照國務院要求,各相關部門也將于近期出臺配套辦法,確保政策盡快落實、見到實效。
“新金十條”明確指出,理財產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一位分析人士解讀稱,這包含多重意思:一方面,有效對接應該是指資金流入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產業政策支持的實體經濟中,而不應該投資于同業等資產,致使資金在銀行體系空轉。另一方面,這也暗示實體經濟發展不應僅依靠信貸資金。記者不久前在長三角部分地區調研時了解到,不少銀行已經開始按照銀監會的相關要求清理同業資產,目前這部分的規模已經開始收縮。
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整治層層加價行為,也成為此次清理的重點。
記者此前在浙江調研時了解到,今年整體的貸款利率已明顯低于去年,但在貸款利率成本之外,有些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往往還需要擔保、評估等環節,導致了成本的增加。而“新金十條”也提出了要規范擔保、評估、登記等收費。這些措施都將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金十條”肯定了“采取續貸提前審批、設立循環貸款等方式,提高貸款審批發放效率”的做法。這種續貸的模式,能夠有效防止企業因短期困難而造成資金鏈斷裂,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期。
“新金十條”提出,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促進市場競爭,增加金融供給。這讓市場對首批民營銀行牌照的落地重燃期待。
“新金十條”還提出,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著力調整結構,優化信貸投向。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等的能力。同時,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中小微企業依托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擴大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及規模。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增強財務硬約束,提高自主定價能力。
【融資】
月內四提融資難 總理批銀行只做大生意
當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其中,包括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項有力措施。
十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 李克強:要出臺“硬措施”
7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引用了著名小說家阿瑟·黑利《錢商》的故事。言下之意是,緩解當前融資成本高問題,要深化金融改革。
緩解融資貴輸血企業 以錢炒錢不正常
上半年中國經濟金融數據公布沒多久,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部署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市場影響】
國務院推動民資設立中小型銀行等機構 民營銀行概念受益
【意義】
郝聯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事關經濟全局
低成本融資戰略要求作為資金融通中介的金融中介的運行成本要比較低,金融中介資金來源和運用的成本也比較低。目前中國亟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通過企業融資的低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強、競爭能力強,最終必然實現民富國強、快速崛起。(轉自中國證券網)